8月12日,“新时代儒学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儒学学会2023年年会在江苏省苏州市正式召开,来自大陆和香港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本次会议由江苏省儒学学会、苏州市和合文化研究会、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共分为开幕式、第一阶段大会发言、分组讨论、第二阶段大会发言、大会总结与闭幕式五大环节。
(大会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建明先生主持,苏州科技大学副校长、江苏省儒学学会副会长温波教授,香港孔教学院副院长陈志良先生,中亿丰控股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张浩先生,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肖立斌教授,江苏省儒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李承贵教授分别致辞。
(温波教授作开幕致辞)
温波教授首先代表苏州科技大学向所有与会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他表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在当前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过程中做出贡献,之后,温教授还介绍了苏州科技大学在保护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进行的努力,并表示未来愿与大家共同推动儒学在现代中国社会产生积极作用。
(陈志良先生作开幕致辞)
陈志良先生表示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全球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观念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价值,此外,陈先生还提出了在“学、教、商、官、将、医”“六大管道”中弘扬和传播儒家文化的倡导。
(张浩先生作开幕致辞)
张浩先生首先代表苏州市和合文化研究会对与会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在当前全球不确定性加剧的情况下,中国应该主动为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儒家所倡导的和合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在此具有重要价值。
(肖立斌教授作开幕致辞)
肖立斌教授从此次大会中提炼出儒学、马克思主义、和合、苏州,人类文明新形态五个关键词,围绕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儒学代表了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马克思主义包含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追求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合是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苏州是现代化的同时保持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榜样,也肯定会成为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阵地。
(李承贵教授作开幕致辞)
李承贵教授在发言中代表江苏省儒学学会对与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关心和支持学会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李教授表示儒学作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正走在复兴的道路上,但新时代需要赋予儒学以新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与儒学也是互相成就的关系,江苏省儒学学会作为研究、传播儒学的机构,将会努力为大家提供交流的平台,与大家一起为建设中国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随后进入第一阶段的大会发言。
(陈志良先生宣读汤恩佳先生的发言)
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大会,他委托香港孔教学院副院长陈志良先生宣读了自己的发言。汤先生在撰写的发言中表示儒家“和”的观念以“仁爱”为基础、以“忠恕之道”为途径、以“和而不同”为原则、以“礼乐教化”为形态,对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舒大刚教授作大会发言)
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院长舒大刚教授强调了儒家传统经典“六经”使得中华文明具有了“连续性”和“统一性”,也使其蕴含着“包容性”“创新性”和“和平性”,这也是全人类普遍向往的价值,因此在当下宣传、弘扬儒家经典对全人类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钱明研究员作大会发言)
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副院长钱明研究员认为王阳明基于“良知”论与“万物一体之仁”说的“亲民”思想具有公共性、平等性、安全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其对于当代中国的民生之道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李尚信教授作大会发言)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易研究》编辑部主任李尚信教授以《易传》为出发点,从中国哲学中提炼出“生生哲学”的架构,李教授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以天地的生生为基础、以性命贯通为生发点、以诚和仁义礼智以及格物致知为行动法则,以参赞化育为核心、以成己成物为宗旨,他同时分别针对上述五个方面勾勒了传统“生生哲学”的内容如何实现现代转化的总体框架。
(彭彦华研究员作大会发言)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学术研究部部长彭彦华研究员分析了齐鲁文化在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传播与发展,并认为“照临四方”正彰显了中华文明的伟大,同时文明在交流中也“互鉴而互补同彰”,在今天我们应该担负起传播中华文明的使命,推动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
(肖立斌教授作大会发言)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肖立斌教授认为儒家价值观念的“立论之基”是“心性论”、“实践路径”是“学以成人”、“道德范畴”是“仁义礼智”,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既体现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基因,同时又是对其的现代提升。
接着大会开始进行分组讨论。
根据与会专家学者所提交的会议论文,全部讨论共分九组,每三组为一个单位同时进行。在分组讨论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儒家和合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新时代中国儒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儒学价值观念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式文化现代化的人类文明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的儒家伦理特质、中国传统儒学的现代转型、儒学与西方思想的对比与互鉴、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
分组讨论之后便进入第二阶段的大会发言。
(成云雷教授作大会发言)
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江苏省儒学学会副会长成云雷教授分析了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从“天”“道”“民本”“舆论”四个方面对权力的制约机制,并认为这对于当代中国的反腐倡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朱承教授作大会发言)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朱承教授认为在当前大国之间博弈加剧的情况下,寻求国与国之间的“普遍治理”可以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相关论述中汲取智慧,儒、墨、道、法都力图从普遍性道理中实现普遍性治理,这对于当下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仍有重要启发意义。
(成守勇教授作大会发言)
江苏省儒学学会副会长、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守勇教授考察了《乐记》中“人生而静”章的不同阐释路向,从郑玄、孔颖达,到朱熹、陆九渊,再到王船山、俞樾,不同的阐释路向既表明了儒学的传承性和创新性,也展现了儒学所蕴含的丰富内容。
(陆永胜教授作大会发言)
江苏省儒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陆永胜教授围绕“本体发端”的“一心之象”、“天人互动”的“三才之象”、“礼乐文教”的“人文之象”、“万象一体”的“超然之象”四个方面全面探讨了王阳明的“心象”论。
(石义华教授作大会发言)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石义华教授认为实践哲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特色之一,荀子即以“礼”为实践哲学的内核,因此石教授以“礼仪之治”为核心,论述了实践理性视域下的荀子哲学。
(陈志良先生作大会发言)
香港孔教学院副院长陈志良先生从道德方面、精神健康方面、文化建设、社会和谐、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五个方面着重阐释了孔教的当代意义。
最后,大会进入总结与闭幕的阶段。
(大会闭幕式)
在苏州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隋爱红女士的主持下,江苏省儒学学会会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李承贵教授作大会总结报告。
(李承贵教授作大会总结)
李承贵教授认为此次会议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与会学者围绕此次会议主题进行了内容丰富的讨论,如“万物一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联系、儒学的现代化作为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成为会议讨论的重点,政治哲学、儒家伦理学、阳明学、东亚儒学等内容为切入问题提供了广泛的视角;二是与会学者的发言和讨论普遍非常细致、深入,大处着眼的同时能从小处入手,以小见大;三是与会学者的发言和讨论充分体现了儒家思想一贯的人文关怀,这既包含对个体物质和精神生命的重视,也包含对全人类和谐相处的追求。
此外,李教授还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向与会青年学者分享了自己研究儒学的三点经验。第一,研究儒学应该实事求是,不盲目跟风,不苛求古代儒家学者必须事事、句句都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但也不能“顺从圆融”,极力美化传统儒学并一味强调价值;第二,研究儒学应该不断发掘儒家思想更深层次的义理,围绕问题不断追问,层层深入,这样才能豁显出儒学更为基础、更为丰富的内容;第三,儒学是关于生命的学问,研究儒学也应该用自己的生命去切身体会儒学的内容,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文字。
在发言最后,李教授特别感谢了苏州科技大学副校长温波教授对这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和苏州科技大学全体会务人员的热情奉献,也同样感谢了江苏省内外与会学者的积极参与。
(江苏省儒学学会会旗传递仪式)
在大会闭幕式中还举行了江苏省儒学学会会旗传递仪式。苏州科技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温波首先将会旗交予江苏省儒学学会会长李承贵,随后扬州大学哲学系副主任樊沁永代表下一届年会主办单位扬州大学哲学系正式从李承贵会长手中接过会旗。
至此,“新时代儒学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学术研讨会暨江苏省儒学学会2023年年会圆满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