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古都金陵,群贤毕至。江苏省儒学学会第三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于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10余位儒学研究者和爱好者汇聚一堂,共襄盛举,擘画学会发展蓝图。
开幕式由李承贵教授主持。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新科、南京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张亮,以及特邀嘉宾清华大学丁四新教授、贵州孔学堂学术委员会肖立斌教授先后致辞,对大会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大会审议并通过了第二届理事会工作报告、财务报告及监事报告。全体代表以举手表决方式一致通过换届选举办法,并选举产生了学会第三届秘书长、副会长、理事及监事。
李承贵教授继续当选学会会长。在就职讲话中,他首先向长期关心支持学会发展的学界同仁及社会各界人士深表谢忱。展望未来,李承贵会长强调,学会将积极融入时代发展洪流,重点强化四大核心功能:深耕学术研究,致力于儒学理论的创新突破;拓展文化传播,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深化社会服务,促进儒家智慧与现代治理的深度融合;提升国际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选举程序圆满结束后,大会旋即转入精彩的学术前沿报告环节,多位知名学者贡献思想盛宴:丁四新教授精析孟子“道性善”,提出需辨析“人之性”与“在人之性”,强调人性本善的彰显,必须通过“大体之性”的实践方能实现。朱承教授阐发儒家公共性思想在数智时代的独特价值,指出儒家哲学必须积极回应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的伦理与社会新命题,以“生生不息”的活力参与并塑造时代生活。杨海文教授以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的典故为引,深刻揭示“介”乃“和”的精神基石,有力论证了儒家“以道德抗势位”的崇高价值立场。曾振宇教授阐释董仲舒“民心即天命”的政治哲学思想,指出政权合法性源于顺应民心,并剖析其设计的“屈君而伸天”“灾异谴告”等君权制约机制。彭彦华教授系统论述中国传统哲学中“真善美信”的境界体系,通过解析张载的“诚明”之境与孟子的“充实之谓美”等核心命题,阐明了道德修养与精神超越的内在统一性。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为江苏省儒学学会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篇章。未来,学会将继续肩负起文化传播、研究阐释与实践转化的重任,为服务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儒学的智慧与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