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省儒学学会网站!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知速递 > 新知速递
    新知速递  
    新知速递  
     
    新知速递
    生命的光芒与气息——《儒家生命诠释学》要义
    发布时间:2022-05-29 13:52:06  浏览次数:728次

    《儒家生命诠释学》收集的是我国知名儒学专家李承贵教授关于儒家解释理论和方法方面的11篇代表性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作者关于儒家解释理论和方法的生命性思考。这些文章观点鲜明、逻辑严谨、语言优美、见解精辟、思想深邃,对推动儒家解释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图片

    《儒家生命诠释学》

    作者:李承贵

    责任编辑:徐明德、饶芬

    定价:45.00元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儒家生命诠释学》为作者关于儒学解释理论与方法论方面文章的合集,共11篇文章,包括:1.《以“行”释义 ——儒家诠释文本的一种特殊方式》;2.《“知人论世”:作为一种解释学命题的考察》;3.《经典诠释与人性义理的伸展——以王安石人性论为个案的考察》;4.《杨简释<论语>抉微——以<论语>中部分文本为案例》;5.《杨简释<易>的路径及其省察》;6.《方东美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原则与方法》;7.《忠于中国思想格局——张东荪对“以西释中”的回应》;8.《中国哲学范畴的“逆转理解”及其意蕴》;9.《解释中国传统哲学的三原则》;10.《中国诠释学基本理论之探讨——20年来中国诠释学研究述评(上)》;11.《中国诠释学的个案研究——20年来中国诠释思想研究述评(下)》。

    这些文章以儒家经典及古今学者对儒家经典的解释为文本,深入分析了儒家解释理论与方法的生命性特征,部分文章还对学界相关研究做了梳理与评析。


    作者简介

    李承贵,男,江西万年人,哲学博士,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哲学研究。兼任江苏省儒学学会会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朱子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常务理事等。出版专著《中西文化之会通》《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方法问题》等十余部,主编《阳明学研究新论(第1—6辑)》,编撰《孔子语录全景》。在海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300篇,其中8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等转载。


    文摘

    在从事中国哲学学习与研究实践中,“解释理论与方法”一直是我的兴趣所在。这与我对学术研究方法比较感兴趣有关。在《中西文化之会通——严复中西文化比较与结合思想研究》《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方法问题》等著作中,都表现出对“解释”的用心和思考。随着对西方解释学理论的涉猎和对中国古代哲学文本的阅读的深入,逐渐形成了对中国古代哲学特别是儒学解释理论与方法的感悟。这种感悟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展开解释的时候,表现出鲜明的生命性。特别是儒家解释理论与方法,其生命性尤为突出。儒家诠释思想,最根本的特质就是其诠释过程中的生命性。儒家对文本、现象、事件的诠释都表现为生命特征。这种特征具体表现为如下几点:首先,儒家在解释文本或事件意蕴的时候,较少做概念的演绎,而是场景的展示或描述,是以具体的、生动的事件或行为向读者传达文本的意蕴;其次,儒家解释文本或事件的时候,特别注重文本或事件的发生环境,即将被诠释的文本或事件重新放回其成长的环境之中,从这种成长的环境中寻找所要诠释文本或事件的意蕴;第三,儒家注重被诠释文本或事件的历史性或时间性维度,即将被诠释的文本或事件置于时间的维度考察,关注其生命的延续性或长度,不将被解释对象视为偶然的、暂时的;第四,儒家诠释文本或事件的过程是生命信息、能量交换与贯通的过程,理解或诠释本身即具此种功能,但生命诠释学基于“生命性”的理解或诠释,及时并最大限度地更新或补充被解释对象的信息与能量,以使被解释对象生命得到完善;第五,儒家解释文本或事件的实践,注重解释主体、解释方法或手段、解释对象(文本或事件)、接受者和解释目标的贯通性、机体性,使解释实践洋溢着生命气息。当然,最重要的是,儒家解释理论和方法是以服务生命为宗旨的,解释是为了去除遮蔽生命光芒的障蔽,使人性的光辉闪耀在解释活动中。






    上一篇: 江右王学之冠——邹守益对阳明心学传播与发展的独特贡献
    下一篇: 儒家“创生”理念及其当代价值
    友情链接  
                                  

    Copyright (c)  江苏省儒学学会 版权所有 网址: www.jsrx.org.cn  备案号 苏ICP备19012975号-1

    学会办公室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哲学楼354室  联系电话:13815889458。


       技术支持:南京成旭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您是本站第451807位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