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贵
尊敬的江南大学各位领导,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上午好!
非常感谢江南大学领导支持举办这个会议,特别是在当前疫情仍然没有完全得到控制的情形下,尤为难得!很是钦佩!
江南大学的朋友安排这个会议的发言顺序也很有智慧,似乎是心有灵犀,前面四位谈的都是如何利用传统智慧化解人类遭受的各种灾难,我要谈的则是 “对以传统智慧救治人类灾难”这种现象的反省,似乎有点唱反调。我准备讲两个问题:
一是“三个依然如故”。
在座的朋友知道,每次灾难的发生,人类都心急如焚,也非常恐惧,四处寻找药方,而最喜欢找的药方就是古人的智慧,特别是中国传统思想最受欢迎,也最辛苦。出了什么事,我们都要把中国传统思想抬出来,可是每次抬出来之后,比如“天人合一”观念,除了吵吵闹闹,写些不痛不痒的文章之外,似乎于事无补,没有任何实际的效果,从而出现了我所说的“三种依然如故”现象:
第一个是“传统思想”依然如故。就是说,每次传统思想或传统智慧被抬出来的时候,非常震撼,似乎灾害遇到了天敌,会立马销声匿迹,可事实是,我们把传统思想(比如“天人合一”)大张旗鼓地炒上几次之后,传统思想(“天人合一”)似乎没有英雄般表现,未能表现出它的价值或效用,没有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是逐渐归于沉寂。
第二个是“自然灾难”依然如故。查阅人类史就发现,人类遭受的灾难自古至今从未间断,比如公元前430年爆发的雅典鼠疫,有近1/2人口死亡,整个雅典几乎被摧毁;再如公元164年发生的爆发的古罗马“安东尼瘟疫”,死亡人数高达五百万。而就我们中国言,据相关文献记载,从西汉到清末,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这个事实说明,人们没有觉悟“天人合一”智慧时期就有灾难发生,而人们觉悟了“天人合一”智慧以后,仍然有灾难发生。因此我们的结论只能是:有些灾难是必然的,是与人类相伴而行的,只要人类存活下去,就不会让你天天安心、让你洋洋得意,让你忘乎所以,有时也要让你哭几下、让你伤心一阵子,让你痛苦万分。这似乎也很公平。总之,不管人类觉悟不觉悟“天人合一”,“自然灾难”依然如故。对不对?
第三个是“精明人类”依然如故。虽然说人是万物之灵,但也可以说是万恶之首,自私的、精于算计的、胆小怕死的人类面对灾难时,都会踊跃跳出来批评这个、谩骂那个,并且大张旗鼓地寻找所谓古代智慧,但是,当人类发泄完之后,他们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破坏生态的行为依然层出不穷,比如毁树的、造假的、污染的等,刚才还说要牢记教训,转身就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因此我说,“精明人类”依然如故,没有因为所遭遇的灾害而改变什么。
很悲观吧,各位?但这是事实。因此,这“三个依然如故”说明,我们必须走出一味希望“传统智慧”解决生态问题的迷思,我们必须对习惯了的应对灾难的方式进行调整。怎样调整?其实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我觉得大家在某些方面身体力行,或许就是很大的成功了。这样就有了我要谈的第二个问题。
二是“四种身体力行”。
就我刚才说的,由于许多灾难与人类相伴而行,因此人类只能尽最大力量减缓人类遭受灾难的速度、减轻人类遭受灾难的程度。而要做到这点,或许可尝试如下“四种身体力行”。
第一是树立抑制灾难的自觉意识。人的认知水平、自身素质不同,就像我们在微信群里看到的,人们在是非、常识、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而就生态自觉意识方面,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建立保护生态的自觉意识还是非常重要,也就是要从思想观念上树立起正确的生态观念。这种自觉意识当然可从传统资源中去寻找,比如,儒家自不必说,道家、墨家、阴阳家、佛教等都有,我们可以从这些学说考中发掘、整理、提炼出处理天人关系的思想资源,进一步可以编成教科书,尽可能编的通俗易通而又能让人们、特别青年人觉得与他们的生命息息关联。而且,我们要年复一年地讲,日复一日地讲,时时刻刻讲,讲多了,进脑了,潜移默化,深入人心,让生态自觉意识的种子在人们心里种下,进而具体化为行为规范,习以为常,所谓“继善成性”。这样的话,也许就可以帮助改变我刚才讲的“依然如故”现象。
第二是发展经济以保障人的生计。在座的朋友都知道,发展经济是一把双刃剑,经济的增长必然给生态带来问题,必然会给环境造成影响,必然对生态造成程度不同的破坏,但我们发现,有些破坏生态的行为,我们还必须求助于经济的发展。为什么?因为有些地方之所以破坏生态,就是因为生存、生活问题得不到合理解决。比如,住在黄河、长江源头地区的百姓,因为山里无农田不能种庄稼,也没有别的经济来源,他们的生活来源只能靠贩卖山中的树木才得以维持,用卖掉一棵树换来的钱可以养活全家人一个月,所以要月月砍,如果贪心一点的人,必然会砍伐更多的树。这样长期下去,不要多长时间,山上的树木很快会被砍光,本来郁郁葱葱的山很快就成为光溜溜的秃头,后果就是植被遭到破坏,泥沙俱下,洪灾来袭。从这个例子看,发展经济解决当地人生计问题才是解决生态问题根本,具体而言,一是迁徙,即将处于这种困难情境中的百姓迁徙出来,安置好,让他们自食其力,衣食无忧;二是安排工作,能否为处于这种困难情境中的百姓提供工作,使他们改变依靠砍树维持生活的状态。事实上,这种情况在我们国家还是比较多的,所以这是个国家层面的问题,刚才我讲树立生态保护的自觉意识,但如果人家连饭都没得吃,食不果腹,保护生态的自觉意识怎么树立起来呢?
第三是提升科学以减低污染程度。为什么说解决生态灾难还是靠发展科学?刚才我说到,发展经济、发展工业有助于生态问题的解决,不过,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经济、发展工业所带来的生态问题,却需要科学来解决。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我这里从三个方面说:第一,工业排污需要科学。我们知道,所有工厂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污染,必须排污,尤其是化工企业,污染特别严重,中国的北方雾霾很严重,就与化工厂排污有很大关系。但是,由于每家工厂背后都有许多家庭,这些家庭靠工厂生活,所以我们不能用采取关闭工厂的野蛮手段解决这个问题,而还需要依赖科学,通过科学技术将排污问题进行解决,尽最大可能将污染降到最低限度。第二,发明、制造节约资源的设备或仪器。随着人们节约能源意识的提高,我们已经制造出许多节能设备,比如节能灯之类。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在节能这个发面努力,将节能设备、仪器推广到所有领域。比如,我们是否能制造出定量用水仪器,我们的洗澡用水能否做到确定洗一次的用水量?吃饭也是如此,我觉得韩国、日本的吃饭方式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些科学技术的提升,相信有助于节省能源,从而对保护生态提供帮助。第三,能否发明随时监测到破坏生态行为的仪器?环顾当下,破坏生态的行为还是屡见不鲜的,虽然轻重不一,但的确很普遍。那么,我们能否设计出“损害生态行为监测器”?这是我的一个胡思乱想。比如农药的投放、树木的砍伐、水源的污染等,我们能否发明出科学仪器对这些破坏生态的行为进行监测?这次北京新发地新冠感染的查找,就使用了微信、支付宝所储存的数据,很快将到过新发地的人悉数找到,然后进行检测,可见,监测器的确非常有帮助。因此,如何应用高科技手段减低污染程度,科学是大有作为的,从而我们的科学家也是大有作为的。
第四是建立机制以规范人的行为。我们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态问题,说到底是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而在这个关系中,人是主导者。人如没有自觉,再宣讲也没有用,所以在上面几条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建立一套相应的制度,并配有监督、惩罚措施。比如,乱砍乱伐行为、工业排污行为、污染青山绿水行为、浪费行为等,建立相应的规则,实施监督,明确惩罚措施,并且严格执行,让人们意识到破坏生态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这样或许会有些效果。
无疑,我这里讲的“四种身体力行”是相互联系的,因为缺了哪一条好像都不妥,也是相得益彰的,因为每一项作用的发挥对其他项都有帮助,因此,如果我们能四管齐下,或许能够有所收获,也就不需要像我在这里如此悲观地说什么“三个依然如故”。
好了,以上我主要是以“人们希望‘天人合一’解决生态问题”为例,表达我个人对于“传统智慧在解决人类遭遇灾难时真实表现”之观察,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一些可供人们、特别是职能部门参考的建议。而我发言的核心精神是:希望人类在应对所遭遇的各种灾难时,不能一味地满足于诸如“人的价值至高无上”等抽象的理论叙说,更重要的是,应将从我们嘴里唱出的高大上理论付诸行动,从我们每个人自己开始。因而最后用荀子的话结束我的发言:“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荀子·天论》)我想,如果天、地、人能做到各尽其性,各担其职,各守其分,那么,我们依然是能与生机盎然的宇宙共享其胜的!
谢谢大家!
(此文根据在江南大学举办的“儒学传统与全球性危机应对”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2020年6月20日于无锡。本文刊发《江南大学学报》2020年第期。作者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