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苏省儒学学会网站!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知速递 > 新知速递
    新知速递  
    新知速递  
     
    新知速递
    冯友兰“负的方法”之中国哲学底蕴
    发布时间:2019-05-31  浏览次数:576次

    此文原载于《哲学分析》2017年 第8卷 第6期 


    作者简介:代玉民( 1989—) ,河北涿州人,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研究员,美国亚利桑那大学东亚系联合培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哲学。



    摘 要:对于新理学“负的方法”,目前学术界常认为其来源于中国哲学的直觉法。然而,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以逻辑分析贯彻始终的新理学,不能直接容纳以直觉为特质的“负的方法”。众所周知,“负的方法”是一种形而上学方法和神秘主义方法,但它与新理学兼容的关键,却在于它的基本形式是逻辑分析。就逻辑化的“负的方法”而言,它的中国哲学来源是道家和禅宗在语言层面的破执法,即内涵为空的形式命题和应机语用法。实际上,新理学“负的方法”与中国哲学直觉法虽都是“负的方法”,但前者是以逻辑分析间接地呈现形而上学中的神秘部分,而后者则直面神秘本身,亲身获得直觉感知,这是逻辑分析无法完成的任务。因而新理学“负的方法”与中国哲学直觉法之间存在质的差异。

    关键词:冯友兰;负的方法;道家;禅宗;直觉法


    文章链接:/uploadfiles/file/20190531/20190531212748724872.docx








    上一篇: 神秘主义的科学观 ———论冯友兰眼中的汉代科学精神
    下一篇: 科学解释与人文的澄明———由科学对人文的解释考察二者的关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c)  江苏省儒学学会 版权所有 网址: www.jsrx.org.cn  备案号 苏ICP备19012975号-1

    学会办公室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哲学楼354室  联系电话:13815889458。


       技术支持:南京成旭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您是本站第516289位来客!